尽享·资讯

首季度同比增长超200%,北京现代发动机的「出海记」

出口,是北京现代2025年的“热词”之一。

在扩大出口规模的战略背景下,2025年第一季度的发动机出口就实现了同比增长超200%。

从生产线到海岸线,发动机如何在短时间保质保量达到如此升级?

今天,我们在生产一线一探究竟。


01 汽车“心脏”出口的新挑战

2024年起,为了更好应对伽马II1.6系列发动机产品的全球需求,北京现代开启了发动机的出口外供。

众所周知,发动机是一款燃油车的“心脏”。这款曾荣获2020年度沃德十佳机型的发动机,凭借其高效和可靠性广泛应用于现代品牌的多款车型中‌,并受到全球用户的一致好评。



面对这款经典发动机,装配车间宿航毅科长告诉我们,出口发动机的生产安排往往时间紧、任务重,并且面临着30余种不同机型并线生产的工作压力,需要做到精准切换、多重质检,这对于整个发动机生产部门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


02 生产现场的数智化升级

面临着这些挑战,北京现代交出了“出口订单100%准时交付,交付产品合格率100%确保”的答卷。这得益于北京现代对发动机生产线的多项“数智化”全面升级。


机加工产线的质量管理系统的全面升级,便是其中之一。这一改造就像是给生产线加装了升级版的“记录仪”,工程师们可以根据精准的数据反馈进行判断,极大加速了工作效率。



可视化技术的进步,也是生产线升级的亮点。比如,15轴双臂机器人的引入,可以在极其狭小的空间精准设定拍摄位置,对细节部品进行识别,确保品控完美;在气门锁片等细微处升级SICK 3D激光轮廓平扫技术,检测精度提升到了0.001mm。

这样的升级还有很多,大到生产仿真平台2.0的搭建,小到涂胶工艺精密喷嘴的技术调整,数智化改造贯穿每个环节。这助益生产部门在生产任务中,始终保持着“双百”成绩的硬核实力。


03 数字质检之外的“品质猎手”

在生产现场,我们能看到在数字质检之外增加的专家质检环节。正如机加工质量工程师王东所言,“机器再精密,也很难做到零失误,而我们要达到的就是零失误。这个时候,人的品质意识和工作经验,至关重要。”

“凡经我手 必是精品”的品质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已经烙印在了一线生产人的心中,并且淬炼出了一大批“品质猎手”,他们在毫厘间把控每道工序。



0.07mm,不到一张A4纸的厚度,肉眼很难看出差距。发动机装配车间员工史新亮,凭借近十年积累下的生产经验,在操作检查前盖涂胶面时,先于机器发现了与标准值相差0.07mm的细微尺寸偏差。

之所以能够出现这么多“品质猎手”,源于北京现代对产品的高标准要求,从来没有自我妥协的余地。



生产现场尚能听到机器的轰鸣声,这些发动机产品将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,以高品质继续他们作为汽车“心脏”的使命。


员工留言